2014/5/10

創業--與失業一念之間(態度之隔)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如果把「拯救一個人的生計」當成商品來賣,
Beggar 需勇敢的捨棄自己的尊嚴, 並努力的將自己推銷出去, 同時得運用心理學技巧, SWOT 分析, 來拓展客源, e.g.,
什麼人會施捨? 在甚麼地方收費較 effective? 有甚麼社會救助? 如何規避法律/警察? 如何將自己弱點變成同情?
這樣也能自然地發展出一種商業模式
要不然 www.beggar.com, www.ibeggar.com 怎麼會被註冊走呢
(全球化經營的丐幫嗎?)

從這個觀點, Beggar 看起來比較像是長尾的商業模式?
相較於整天耗在家裡等坐吃山空的人(像我這樣), Beggar 比他們強多了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這樣解釋不知道對不對?
一個人, 可能因為生理或外在環境等因故, 生活受到威脅, 也因此可能產生「因自身所產生潛在的社會問題」, 把這樣的問題當成 Customer Segment 一環, 而「解決潛在的社會問題」則當成 Value Proposition 來賣.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為了媒合善心人士/政府, 於是, 自身出來行乞, 推銷自己生理或所經歷外在環境的故事
期望能消滅可能因自身所產生潛在社會問題.
...
從這個觀點, Beggar 看起來又像是多邊平台的商業模式?